浙江金華舊衣回收箱投放一年陷瓶頸 回收鏈流轉(zhuǎn)
浙江金華舊衣回收箱投放一年陷瓶頸 回收鏈流轉(zhuǎn)成難題
大熊貓舊衣物回收箱慘遭“開膛破肚” 奚金燕 攝
中新網(wǎng)金華3月6日電 (記者 奚金燕)近年來,一只只卡通造型的舊衣物回收箱風(fēng)靡大江南北,這類舊衣物回收箱既能解決老百姓“捐衣無門”難題,又能幫助有需要的人,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歡迎。以浙江金華為例,從2014年6月投放第一批至今,已有200個舊衣物回收箱蹲守在該市大街小巷。然而一晃一年多過去了,記者6日采訪發(fā)現(xiàn),這些舊衣物回收箱正面臨著一些不同的問題,如何長效地維護公益設(shè)施、有效實現(xiàn)舊衣物二次利用、保障衣物安全,這些問題目前仍需重視和完善。
家門口的“綠青蛙”既環(huán)保又能獻愛心
走在金華城區(qū),如果稍作留心,就能看到一些商場、學(xué)校以及社區(qū)門口都會擺放著一只只卡通形象的舊衣物回收箱。這些舊衣物回收箱造型憨態(tài)可掬,肚子里能“吃”不少舊衣物,甫一投放,就受到了市民們的歡迎。
八詠樓社區(qū)的金奶奶還記得,前年6月份“綠青蛙”第一次來到家門口的時候,大家伙還以為就是個垃圾箱,只有自己一眼就看出了“綠青蛙”的來頭,“這是舊衣服回收箱,杭州早就有了,現(xiàn)在金華也終于出現(xiàn)了。”
當(dāng)時的金奶奶開心得不得了。金奶奶今年八十多了,是醫(yī)院的退休職工,平時愛干凈也愛趕時髦,隔三差五地就買新衣服穿。時間一久,金奶奶家里的舊衣服就“堆成了山”。
以往,金奶奶都是把舊衣服送給鄉(xiāng)下的親戚穿,“現(xiàn)在農(nóng)村條件好了,舊衣服也送不出手。”于是,她只能背著大袋衣服送往指定的舊衣物回收點,“回收點要求八成新,太舊的我還要背回來,年紀大了吃不消。”
最后剩下沒人要的衣服,金奶奶只能忍痛扔到了垃圾箱。有了“綠青蛙”以后,金奶奶只需要走幾步,就能把舊衣物解決掉,最讓她滿意的是,“綠青蛙”來者不拒,更不會挑挑揀揀。
舊衣物回收箱發(fā)起人之一——金華市志愿者協(xié)會直屬服務(wù)總隊副總隊長陳暉告訴記者,舊衣物的處理是困擾人們多時的一個問題,對于個人來說,閑置衣物如同雞肋,穿著無味,丟棄可惜,放著占位置,對于社區(qū)來說,本身工作繁重,缺少舊衣服處理的精力和經(jīng)驗,對于政府來說,每年要支付一大筆垃圾處理費,嚴重社會浪費資源。
為了破解市民“捐衣無門”難題,2014年6月以來,志愿者們共投放了三個批次總計200只舊衣物回收箱,他們大多蹲守在社區(qū)、學(xué)校以及醫(yī)院等人流多的地方,投入一年多來,他們共收回了約15萬件舊衣物。
金奶奶本以為這只“綠青蛙”會一直默默地陪伴著大家,可好景不長。有一天,金奶奶早起看到,“綠青蛙”整個肚皮都被人撬掉了,里面的衣服也被翻得亂七八糟,頓時心疼得不得了。
事實上,八詠樓社區(qū)“綠青蛙”的遭遇并不是個例。陳暉告訴記者,投放的200多只舊衣物回收箱已經(jīng)有60多只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,目前仍堅守崗位的只有142只,“有的是被惡意破壞,有的是使用不當(dāng)造成的,舊衣物箱被破壞,不僅影響了衣物回收率,還容易造成資源浪費。”
據(jù)了解,每只舊衣物回收箱的造價都在千元以上,“有好幾個箱子被破壞得實在很嚴重,我們也只能換掉了。”有志愿者無奈地說道。
深夜里,默默蹲守在街頭小巷的“大熊貓”也容易惹來“衣物大盜”的覬覦。有市民稱,曾半夜見過人開車前來“回收”衣服,但跟志愿者回收不一樣的是,他們往往半夜出沒,而且是用鐵鉤勾出衣服。
舊衣物二次利用難題亟待解決
對于志愿者而言,除了管理存在難度,衣服的處理問題也讓他們發(fā)了愁。
“過去大家認為城里的民工子弟學(xué)校需要舊衣服,但現(xiàn)在他們也不缺,有些民工子弟學(xué)校校長說,學(xué)校里堆的舊衣服太多了。一些西部偏遠的地方,十幾年前可能還稀罕舊衣服,現(xiàn)在也不稀罕了。只有那些交通非常不便的地方,可能還需要舊衣服,但要把舊衣服送過去,成本也高。”在陳暉看來,隨著經(jīng)濟發(fā)展,真正買不起新衣服的人越來越少,而舊衣服卻越來越多,一味以捐贈的方式處理閑置衣物越來越不現(xiàn)實。
“我們60%的衣服都送了出去,有的送到河南、四川、西藏等偏遠貧困地區(qū),有的是通過同城互助,送給了金華本地的流浪漢、環(huán)衛(wèi)工人及務(wù)工人員。”陳暉告訴記者,收回的15萬件舊衣物中,通過各種形式送出去的約8萬件,至今仍有一半左右的衣服只能堆放在倉庫里,每天產(chǎn)生著一筆不小的倉儲費用。
“不僅是倉儲需要錢,我們每隔一天就要去回收衣服,車子的油費,志愿者的餐費,衣服的消毒費用,每一項支出累積起來也是不小的數(shù)字。”陳暉說道。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,目前,金華舊衣回收箱僅靠公益熱心人士“單打獨斗”,外界支持力度依然有限,缺乏一定的經(jīng)費支撐保障。
公益組織運行艱難的背后,折射舊衣物處置的原有模式進入“死胡同”。公益項目如何才能長效運營,回收鏈條如何才能長效流轉(zhuǎn),目前仍需重視和完善。
“一個好的項目光靠‘輸血’是沒有用的,關(guān)鍵還是要靠自己就能夠‘造血’。”陳暉告訴記者,他們正探索建立舊衣物二次利用的產(chǎn)業(yè)鏈,挖掘閑置衣物的經(jīng)濟價值和社會價值,通過市場的杠桿解決舊衣物問題,“例如全新的衣服就送到社區(qū)的愛心超市進行義賣,一些棉質(zhì)的、干凈的衣服我們就動員殘疾人一起,做成拖把來義賣,同時聯(lián)系有意愿的工廠,將一些實在送不出去又沒法再利用的衣物送去做成路基布,這樣既倡導(dǎo)了環(huán)保,又為社區(qū)殘疾人,貧困家庭人員提供了一定的收入。”
記者了解到,目前,金華“愛心工坊”約有50多名殘疾人,利用舊衣物進行DIY,做成了拖把、袖套、杯墊、圍裙等日常生活品義賣,靠自己雙手掙來了真金白銀。
陳暉告訴記者,今年,他們還將新投放100~200只舊衣物回收箱,推廣垃圾分類,“投放到舊衣物回收箱的不一定要七八成新的,只要是舊衣物都可以投放進去,還有舊皮包、舊鞋子也可以投放,這是二次循環(huán)利用最好的原料。不過衣物最好是清洗過的,如果實在懶得洗,可以用塑料袋將它們包好。”
陳暉相信,只要將投放、回收、消毒、利用這一整條回收鏈流轉(zhuǎn)起來,舊衣物回收箱就會有真正的生命力,“不過就目前來說,這項工作仍需多多摸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