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爾街頭竟無垃圾桶? 垃圾分類深入每個細節(jié)
2016-10-23 16:21 點擊:
【中國環(huán)保在線 國際新聞】首爾面積狹小但人口卻占了韓國總人口的21%,創(chuàng)造了全國近1/4的GDP。高人口密度給首爾帶來了空氣治理、垃圾回收、能源等方面的挑戰(zhàn),也因此首爾對環(huán)保特別重視,讓垃圾分類的細節(jié)遍布了城市的每個角落。
首爾街頭竟無垃圾桶? 垃圾分類深入每個細節(jié)
韓國人有一個口頭禪:“BALI!BALI!(快點!快點!)”也許正是由于他們的急性子,創(chuàng)造了二十年間經(jīng)濟騰飛的“漢江奇跡”。韓國首都首爾也在此期間經(jīng)歷了快速的城市化進程,總人口從1960年的249萬增長至如今的超過一千萬。
雖然首爾市面積僅占韓國國土面積的0.6%,但人口卻占了韓國總人口的21%,創(chuàng)造了全國近1/4的GDP。高人口密度給首爾帶來了空氣治理、垃圾回收、能源等方面的挑戰(zhàn),也因此首爾對環(huán)保特別重視,讓垃圾分類的細節(jié)遍布了城市的每個角落。
街頭“一桶難尋”
首爾或許并不比北京、上海等大都市繁華,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里干凈的街道。在首爾,我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個十分有意思的細節(jié):街邊沒有垃圾桶。
我在路邊的小攤兒上買了一個杯子蛋糕,吃完之后卻發(fā)現(xiàn),居然找不到垃圾桶!我不得不舉著空杯子走過三條街回到賓館,把它丟進房間的垃圾桶。這讓我感到非常不適應,也非常不理解。要知道,即使在垃圾桶隨處可見的北京,都難以保證垃圾在街頭絕跡。在“一桶難尋”的首爾,垃圾會被扔到哪里去呢?
站在街上觀察了很久,我漸漸發(fā)覺了其中的奧秘:韓國人買了街邊的小吃后,會將留下的竹簽、紙、托盤等交給攤主處理。即使你不是在這個攤兒上買的小吃,拜托攤主幫忙處理垃圾,攤主也不會拒絕。
后來,我和韓國大學生崔恩頌聊天時,對方告訴我,不僅街邊的小攤販自備垃圾袋,一些便利店也可以幫顧客處理垃圾。“不過我們只在迫不得已時才會這樣做,”崔恩頌說,“如果我們帶著手提包出門,包里面都會放一個空袋子用來裝垃圾,把垃圾帶回家后,再拿出來分類丟掉。”
在韓國,垃圾分類有著嚴格的規(guī)定,一些廢棄的金屬電器,比如電腦、微波爐、洗衣機之類,還需要送交金屬垃圾拆卸廠,并支付處理費。如此嚴格的垃圾處理規(guī)定,讓我不由得猜測:是不是因為公共場所的垃圾桶不方便垃圾分類,所以大街上才不設垃圾桶呢?
崔恩頌告訴我,垃圾分類只是一部分原因,這項舉措還有關于城市環(huán)境建設的考慮——垃圾桶中積存的垃圾會腐敗、發(fā)酵,污染空氣。
其實,首爾的街道上也不是完全沒有垃圾桶,只不過位置比較隱蔽。它不會被安置在繁華路段或大道兩邊,往往位于人流稀少的小路上。
外國游客到韓國游玩的時候,常常由于不熟悉道路、讀不懂韓文而錯把郵筒當成垃圾桶。在中國游客聚集的明洞、東大門地區(qū),這種情況尤其明顯。一打開郵筒,信件和垃圾就爭先恐后地傾瀉而出。對此,首爾郵局的郵遞員們很是無奈。
街頭沒有垃圾桶,不僅令外國游客很不適應,首爾本地居民也同樣感到不便。好在首爾市政府已經(jīng)意識到了這個令人尷尬的問題。去年年底,首爾市開始試制兩種不同的街邊移動式垃圾桶,經(jīng)過市民評審后,預計將于今年年中推廣。相信再過一段時間,中國游客赴韓觀光時就不會遭遇垃圾沒處扔的尷尬了。
讓生活垃圾發(fā)揮最大價值
首爾的垃圾處理廠是有償服務的,它們的運營資金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市民支付的垃圾處理費用。
在首爾,食物類垃圾不會被直接焚燒或填埋,而是被轉化為肥料或者飼料,運到農場和養(yǎng)殖場,發(fā)揮出它們最大的價值。一些不可回收的垃圾會被送往沼氣池,滿足城市的一部分能源需求。
而垃圾焚燒是首爾處理垃圾的一個重要方式。首爾一家垃圾處理廠的負責人介紹說,韓國的每座垃圾焚燒爐每天能處理200噸垃圾,一個垃圾處理廠每天能處理400噸生活垃圾。每個煙囪都對應著一座垃圾焚燒爐,所以每個處理廠的垃圾處理能力是可以從外觀上看出來的。
首爾分為25個區(qū),散布在城中的垃圾處理廠總共可以處理24個區(qū)的生活垃圾,其中能夠完全處理的有23個區(qū)。我考察的這家垃圾處理廠只負責處理陽川區(qū)、江西區(qū)和永登浦這3個區(qū)產(chǎn)生的垃圾。
垃圾在焚燒過程中產(chǎn)生的高溫蒸汽不會被精明的韓國人浪費掉,不過這種高溫蒸汽無法直接轉化為電能,所以蒸汽出了焚燒爐之后,會立刻被導入快速冷卻裝置,令溫度驟降至200度左右,然后用來發(fā)電,而那些被冷凝器吸收掉的溫度可以解決供暖問題如圖3所示。至此,廢棄的生活垃圾基本上發(fā)揮了它所有的剩余價值。
首爾街頭竟無垃圾桶? 垃圾分類深入每個細節(jié)
韓國人有一個口頭禪:“BALI!BALI!(快點!快點!)”也許正是由于他們的急性子,創(chuàng)造了二十年間經(jīng)濟騰飛的“漢江奇跡”。韓國首都首爾也在此期間經(jīng)歷了快速的城市化進程,總人口從1960年的249萬增長至如今的超過一千萬。
雖然首爾市面積僅占韓國國土面積的0.6%,但人口卻占了韓國總人口的21%,創(chuàng)造了全國近1/4的GDP。高人口密度給首爾帶來了空氣治理、垃圾回收、能源等方面的挑戰(zhàn),也因此首爾對環(huán)保特別重視,讓垃圾分類的細節(jié)遍布了城市的每個角落。
街頭“一桶難尋”
首爾或許并不比北京、上海等大都市繁華,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里干凈的街道。在首爾,我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個十分有意思的細節(jié):街邊沒有垃圾桶。
我在路邊的小攤兒上買了一個杯子蛋糕,吃完之后卻發(fā)現(xiàn),居然找不到垃圾桶!我不得不舉著空杯子走過三條街回到賓館,把它丟進房間的垃圾桶。這讓我感到非常不適應,也非常不理解。要知道,即使在垃圾桶隨處可見的北京,都難以保證垃圾在街頭絕跡。在“一桶難尋”的首爾,垃圾會被扔到哪里去呢?
站在街上觀察了很久,我漸漸發(fā)覺了其中的奧秘:韓國人買了街邊的小吃后,會將留下的竹簽、紙、托盤等交給攤主處理。即使你不是在這個攤兒上買的小吃,拜托攤主幫忙處理垃圾,攤主也不會拒絕。
后來,我和韓國大學生崔恩頌聊天時,對方告訴我,不僅街邊的小攤販自備垃圾袋,一些便利店也可以幫顧客處理垃圾。“不過我們只在迫不得已時才會這樣做,”崔恩頌說,“如果我們帶著手提包出門,包里面都會放一個空袋子用來裝垃圾,把垃圾帶回家后,再拿出來分類丟掉。”
在韓國,垃圾分類有著嚴格的規(guī)定,一些廢棄的金屬電器,比如電腦、微波爐、洗衣機之類,還需要送交金屬垃圾拆卸廠,并支付處理費。如此嚴格的垃圾處理規(guī)定,讓我不由得猜測:是不是因為公共場所的垃圾桶不方便垃圾分類,所以大街上才不設垃圾桶呢?
崔恩頌告訴我,垃圾分類只是一部分原因,這項舉措還有關于城市環(huán)境建設的考慮——垃圾桶中積存的垃圾會腐敗、發(fā)酵,污染空氣。
其實,首爾的街道上也不是完全沒有垃圾桶,只不過位置比較隱蔽。它不會被安置在繁華路段或大道兩邊,往往位于人流稀少的小路上。
外國游客到韓國游玩的時候,常常由于不熟悉道路、讀不懂韓文而錯把郵筒當成垃圾桶。在中國游客聚集的明洞、東大門地區(qū),這種情況尤其明顯。一打開郵筒,信件和垃圾就爭先恐后地傾瀉而出。對此,首爾郵局的郵遞員們很是無奈。
街頭沒有垃圾桶,不僅令外國游客很不適應,首爾本地居民也同樣感到不便。好在首爾市政府已經(jīng)意識到了這個令人尷尬的問題。去年年底,首爾市開始試制兩種不同的街邊移動式垃圾桶,經(jīng)過市民評審后,預計將于今年年中推廣。相信再過一段時間,中國游客赴韓觀光時就不會遭遇垃圾沒處扔的尷尬了。
讓生活垃圾發(fā)揮最大價值
首爾的垃圾處理廠是有償服務的,它們的運營資金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市民支付的垃圾處理費用。
在首爾,食物類垃圾不會被直接焚燒或填埋,而是被轉化為肥料或者飼料,運到農場和養(yǎng)殖場,發(fā)揮出它們最大的價值。一些不可回收的垃圾會被送往沼氣池,滿足城市的一部分能源需求。
而垃圾焚燒是首爾處理垃圾的一個重要方式。首爾一家垃圾處理廠的負責人介紹說,韓國的每座垃圾焚燒爐每天能處理200噸垃圾,一個垃圾處理廠每天能處理400噸生活垃圾。每個煙囪都對應著一座垃圾焚燒爐,所以每個處理廠的垃圾處理能力是可以從外觀上看出來的。
首爾分為25個區(qū),散布在城中的垃圾處理廠總共可以處理24個區(qū)的生活垃圾,其中能夠完全處理的有23個區(qū)。我考察的這家垃圾處理廠只負責處理陽川區(qū)、江西區(qū)和永登浦這3個區(qū)產(chǎn)生的垃圾。
垃圾在焚燒過程中產(chǎn)生的高溫蒸汽不會被精明的韓國人浪費掉,不過這種高溫蒸汽無法直接轉化為電能,所以蒸汽出了焚燒爐之后,會立刻被導入快速冷卻裝置,令溫度驟降至200度左右,然后用來發(fā)電,而那些被冷凝器吸收掉的溫度可以解決供暖問題如圖3所示。至此,廢棄的生活垃圾基本上發(fā)揮了它所有的剩余價值。
宿遷九福廣告設備有限公司致力于公交站臺、候車亭、閱報欄、燈箱、廣告垃圾箱、指路牌燈箱、舊衣回收箱等公共設施產(chǎn)品的設計、制作、銷售。
www.mstzl.net
- 上一篇: 美麗新農村-便民候車亭
- 下一篇:垃圾箱立在候車亭中間